DB23∕T 3810-2024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数字化监测与控制规程(黑龙江省)

ID

44E6D8AA25124ED3A30C3DFCB6F8EF82

文件大小(MB)

0.48

页数:

21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10/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91.140.60,CCS,P 41,23,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 23/T 3810—2024,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数字化监测与控制规程,Digital monitoring and control regulations for urban water supply network leakage,2024 - 8 - 30发布,2024 - 11 - 29实施,发布,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监督局,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DB 23/T 3810—2024,I,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符号 3,5 基本规定 4,6 漏损控制 4,6.1 一般规定 .4,6.2 分区管理 .5,6.3 压力调控 .5,6.4 计量损失及其他损失控制 5,6.5 漏损检测技术 6,6.6 检测和检测设备 6,7 供水管网数字化监测 7,7.1 一般规定 .7,7.2 数据采集与传输 7,7.3 数据监测及处理 8,8 漏损成效分析 .9,8.1 一般规定 .9,8.2 漏损水量分析 9,8.3 评定指标计算 10,8.4 评定标准 12,附录A(资料性) 一、二级分区计量器具基础信息台账 13,附录B(资料性) 一、二级分区计量器具及井室检视记录登记表 14,附录C(资料性) 安、撤、换水表通知单 16,附录D(资料性) 一、二级分区计量器具校准记录登记表 .17,DB 23/T 3810—2024,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哈尔滨水务发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本文件起草单位:齐齐哈尔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牡丹江龙江环保供水有限公司、佳木斯龙江环保供水有限公司、大庆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伊春市自来水有限公司、鸡西市供水有限公司、七台河市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绥化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市阿城供排水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肯特仪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埃德尔戴威新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熊猫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凯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众信绿色管业科技有限公司、浪潮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大连中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哈尔滨功达给排水技术有限公司、佳木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佳木斯市通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于雷、高金良、周鸿、张天天、崔艺莹、孙明、吕洪峰、邱微、鲍春海、颜景琪、齐世华、刁美玲、钟丹、刘晓、赵宪章、杜蕾、孙群、李超、郭一熊、蒋龙波、何相国、国宏图、于清江、刘伟龙、周典湖、李刚、滕众、于景洋、李宁、沈仰平、朱小利、杨帆、李海军、隋祥、贺忠臣、童立鑫、白旭、任玉莹、张佳文,DB 23/T 3810—2024,1,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数字化监测与控制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数字化监测与控制的术语和定义、符号、基本规定、漏损控制、供水管网数字化监测、漏损成效分析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数字化监测与控制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778.1—778.5 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GB/T 17219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 18578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GB/T 30629 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GB 5026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61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 92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 159 城镇供水管网漏水探测技术规程,CJJ 207 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T 244 城镇给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CJ/T 434 超声波水表,CJ/T 454 城镇供水水量计量仪表的配备和管理通则,JB/T 9248 电磁流量计,DB23/T 727—2021 用水定额,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供水管网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连接水厂和用户水表(含)之间的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总称,[来源:CJJ 92—2016,2.0.1],3.2,综合漏损率gross water loss rate,管网漏损水量与供水总量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来源:CJJ 92—2016,2.0.18],3.3,漏损率water loss rate,DB 23/T 3810—2024,2,用于评定或考核供水单位或区域的漏损水平,由综合漏损率修正而得,[来源:CJJ 92—2016,2.0.19],3.4,漏损水量water losses,供水总量和注册用户用水量之间的差值。由漏失水量、计量损失水量和其他损失水量组成,[来源:CJJ 92—2016,2.0.7],3.5,漏失水量real losses,各种类型的管线漏点、管网中水箱及水池等渗漏和溢流造成实际漏掉的水量,[来源:CJJ 92—2016,2.0.8],3.6,背景漏失水量background leakage,现有技术手段和措施未能检测到的管网漏点的漏失水量,[来源:CJJ 92—2016,2.0.11],3.7,独立计量区distric……

……